首页 > 信息化 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对资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61号建议答复的函
董晓艳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全市数字经济的建议 》(第6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工作,从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专项规划、加快数字设施建设、推动核心产业发展和数字政府打造等几方面发力,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市政府、企业、社会数字化转型。 一、前期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出台专项规划,健全工作机制 2021年,我市委托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充分结合国省相关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了《资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国省产业投向,包装生成132个重点项目,具体覆盖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城市治理、数字乡村四大领域,规划总投资达1449亿元。今年4月,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资阳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通知》(资数字经济办〔2022〕1号),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工作会议制度、调研制度和落实制度,并将数字经济工作纳入对县(区)、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强化产业引培,加快核心产业发展 1.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一是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雁江(佛山橘海)柑橘、乐至(阳化河)猪+葡萄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星级园区。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安岳县、乐至县、雁江区分别获得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安岳县被评为全省跨境电商(柠檬)示范带。积极推进“基层社+专合社+小农户(贫困户)+电商”发展模式。2021年,“快递进村”建成1177个站点,全市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超过20亿元。 2.推动电商孵化培育。目前全市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290个,128个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示范站(点)。电商服务中心入驻四川自由呗科技有限公司等小微电子商务企业57家,99分果园等孵化团队43家,成为区域电商发展引擎。着力引进了浓情商贸、苏宁易购、物恋网等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影响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大力培育了东华商贸、新鸿道、永腾商贸等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并引领其做大做强。2021年实现网络交易额577.86亿元,连续5年在四川排名第 5 位。 3.积极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资同城化等战略机遇,将电子信息纳入全市工业6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是加快载体建设。成渝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园,总占地面积约26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全面投用;雁江临空制造配套产业新城已建成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厂房3.75万平方米,企业签约即可入驻;资阳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完成产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同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2021年以来,签约电子信息产业项目9个,签约金额达到19.1亿元,其中安派电子、鑫景顺电子、博耀新材料、奥弘电子等项目已落地建设,履约金额7.9亿元。 (三)夯实数字网络基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1.不断夯实数字网络基础。出台了《资阳市5G通信基础设施空间专项规划》,持续推动5G网络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5G基站1854个,实现城区及乡镇全覆盖;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加强政务云管理升级改造,推动全市56家单位229个系统部署至HCSO平台。 2.有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全市35个部门和5个县(区)政务资源数据共享;“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施行,122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基本实现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免费代办帮办;聚焦“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非涉密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全程网办率达98.19%;拓展“天府通办”电脑端和手机端服务功能,上线156个应用及老年人服务专区等3个特色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掌上办;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审批流程图、审批事项清单、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54家企业入驻“水电气信报装”模块,105家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中介服务超市,项目审批时长由128工作日缩短至78个工作日,最短可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建成“资阳市民云”掌上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公积金服务、教育缴费、社保服务、“互联网+健康资阳”等市级服务246项;深化与成德眉三市政务服务合作,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同步设置“通办专窗”,实现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核发等100个事项在四市“同城化无差别办理”。 3.不断提升城市“智治”水平。智慧治理中心建成投用,完成经济运行等6大领域26个智慧应用及7个重大专题分析,接入市级部门各类系统125个;建成智慧城市视频资源整合平台,已整合各级公安“天网”、市委政法委“雪亮”工程、智慧城管和各类社会视频监控共21000余路;打造“资阳智慧停车”,建设资阳市路内停车系统一体化;搭建不动产登记统一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全省率先建成12345网络理政平台,出台《资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一号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限时办结”闭合循环工作机制,目前,市12345网络理政平台已受理群众来电来信46万余件,按时办结率99.53%,群众满意率99.39%。 4.积极打造“智慧社区”试点。对标学习成都“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经验,以雁江区宝莲街道拱城社区为载体,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工作。依托“资阳市民云”平台,目前已完成拱城社区功能搭建发布上线,用户可通过手机访问到社区门户,社区工作者可通过后台管理日常工作,完成社区人员基础数据完善、社区线上问卷活动等功能发布,社区门户的管理、社区到访登记、社区疫情防控等相关功能正在不断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资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资阳市5G通信基础设施空间专项规划》,以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通信企业为支撑,依托资阳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积极争取国省支持,推动我市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并加快建设。 (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资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形成招引合力,组织实施招商信息畅通、产业链精准招商、优势资源转化招商、平台要素提升招商、政策引导拓展招商五大攻坚行动,加强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招引,引进一批与成都、重庆错位发展的电子信息配套互补项目,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存储、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力争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取得突破。 (三)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推动国内知名创投机构落地资阳共同创建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金融资本支持资阳产业发展。切实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推动设置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专业,构建“一企一策、前培后猎、校政合作”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推动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与资阳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科研孵化平台,努力引导成都科技成果到资阳落地生产。加快成渝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园全面投用,加快启动云上软件孵化园、资阳智能制造成产业园等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对优质的数字产业项目实施“一企一策”,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与倾斜。
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5月25日 |
主办单位: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资阳市信息化办公室 联系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广场路9号 邮政编码:641300 业务咨询电话:028-26110876 网站维护电话:028-26111109 网站标识码:5120000026 蜀ICP备19015440号-1 网站流量:240231177 [ 后台管理 ] |